地區簡介/平谷區
平谷區地處北京、天津、河北三個省市的交界處,環渤海經濟圈的中心位置。
平谷區位于北京和天津兩大中心城市之間,北京的東北部,天津的西北部。西距北京市區70公里,東距天津市區90公里,是連接兩大城市的紐帶。之間有京平薊高速公路和順平——平薊快速路連接。
平谷區西接順義區,西北鄰密云縣,東南與天津市薊縣、東北與河北省興隆縣、南與河北省三河市毗鄰。地理坐標為116°55″E~117°24″E,40°02″N~40°22″N。平谷區東西長35.5公里,南北寬30.5公里,總面積1075平方公里,東、南、北三面環山,山區、淺山區、平原各占1/3,2005年年底,戶籍人口39.5萬人。
區人民政府駐平谷鎮府前大街。郵編:101200。區劃代碼:110117。區號:010。拼音:Pinggu Qu。[1]
平谷區位于北京市東北部,屬北京市轄區,西南距城區( 東直門 )70公里,南與河北省三河市為鄰,北與本市密云縣接壤,西與本市順義區接界,東南分別與天津市薊縣、河北省興隆縣毗連,交通便利,2002年11月,連接密云、平谷、三河的一條重要干線公路-平谷密三路正式竣工,密三路(平谷段)的竣工通車改善了平谷區的招商引資環境,將極大地促進平谷區的經濟快速發展。平谷區人民政府駐地在平谷鎮內府前大街,全區總面積1075平方公里,其中山區面積占59.7%,耕地面積11.51萬畝,轄15鎮、2鄉、1個辦事處,275個行政村,共有人口40萬。
全區勞動力總數為18萬人,漢族占全區人口的95.6%,滿、壯、蒙、回、彝、苗、土、瑤等少數民族占總人口4.4%,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400人。平谷區內有著豐富的水資源、礦產資源、動植物資源,健全的基礎設施,優越的自然環境。全區共有私營企業6663家,個體工商戶4761戶,安置就業勞動力5萬多名,產品出口日本、美國、德國等20多個國家和地區。 平谷區有三個開發區,均擁有良好的投資環境,優惠的經濟政策,公路、鐵路、空運優越的交通條件,已有許多的國內外客商前來投資辦廠。
平谷區是北京市主要的農副產品生產基地之一。全區糧經比例達到2:8。以大桃為主的果樹面積發展到35萬畝,設施大桃面積8000畝,果品總產達到1.6億公斤,其中大桃產量1.2億公斤,榮獲中國果品學會授予的"中國桃鄉"稱號。每年平谷區都有150多萬公斤干鮮果品和近6000噸的果品加工產品銷往國外。
平谷區是北京市主要的農副產品生產基地之一。多年來,平谷區面向國內國際兩個大市場,以特有的自然資源為依托,大力發展具有平谷特色的現代農業。經過全區人民長期不懈的努力,逐漸形成了以果品為主導產業,糧食、畜牧、蔬菜、水產多業并舉的局面,同時已經確立起"南菜、北果、中間糧的基本格局",即南部6萬畝蔬菜基地,中部20萬畝基本糧田保護區,北部30萬畝果品基地。成為北京市主要的淡季菜、鮮果生產基地。果品生產是平谷農業經濟的支柱產業和農民致富的主要來源,建成了大桃、板栗、紅杏、蘋果等8大果品基地,年總產量1.6億公斤,約占北京市總產量的1/4,連續12年居北京市首位,是全國果品百強區之一。
經過多年的發展,平谷區已經擁有的大桃、藍孔雀、溫室茄子、梅花鹿、蟠桃、獺兔等名優產品,其中,紅杏、紅富士蘋果和板栗已在國家商標局注冊了商標品牌,并獲得農業部綠色食品發展中心頒發的綠色食品標志使用權。大桃已成為平谷區的拳頭產品,享譽全國,其品種之多、產量之高、上市時間之長、出口量之大均居全國區級首位,并已在國家商標局注冊了四個商標品牌。.以大桃為主的果樹面積發展到35萬畝,設施大桃面積8000畝,果品總產達到1.6億公斤,其中大桃產量1.2億公斤,榮獲中國果品學會授予的"中國桃鄉"稱號。平谷區的農產品加工業在近幾年得到了長足發展。
北京泰華食品飲料有限公司和北京平樂食品有限公司是我區大型外向型企業,其果汁、皮汁等產品大部分銷往日本、韓國。桃、板栗、紅杏、蘋果等8大果品基地,年總產量1.32億公斤,約占北京市總產量的1/4,連續12年居北京市首位,是全國果品百強區之一。每年平谷區都有150多萬公斤干鮮果品和近6000噸的果品加工產品銷往國外。經過多年的發展,平谷區已經擁有的大桃、藍孔雀、溫室茄子、梅花鹿、蟠桃、獺兔等名優產品,其中,紅杏、紅富士蘋果和板栗已在國家商標局注冊了商標品牌,并獲得農業部綠色食品發展中心頒發的綠色食品標志使用權。大桃已成為平谷區的拳頭產品,享譽全國,其品種之多、產量之高、上市時間之長、出口量之大均居全國區級首位,并已在國家商標局注冊了四個商標品牌。平谷區的農產品加工業在近幾年得到了長足發展。北京泰華食品飲料有限公司和北京平樂食品有限公司是該區大型外向型企業,其果汁、皮汁等產品大部分銷往日本、韓國。
目前,平谷區有各類工業企業1300多家,從業人員達7.3萬人,擁有固定資產16.2億元。主要有服裝、毛針織、食品、釀造、農副產品加工、精細化工、電子等8大行業。其中服裝行業擁有企200多家,主要生產西裝、夾克衫等20多種系列產品,產品出口日本、美國、德國等20多個國家和地區毛針織行業擁有企業280多家,年生產能力1200萬件,產品95%出口。食品飲料行業共有企業達130多家,主要生產果汁、果醬等果品深加工系列產品。目前全區的各類企業能生產30大門類2000多種產品,具有獨立品牌的產品有400多個,其中"探戈"牌羽絨制品、"同樂"牌帽子制品、"麗都"牌啤酒、"科蕊"牌復混肥、"華邦"牌飲料、金裕興電腦等10多個產品獲市級以上優質產品稱號。
全區共有私營企業6663家,個體工商戶4761戶,安置就業勞動力5萬多名,產品出口日本、美國、德國等20多個國家和地區。 平谷區有三個開發區,均擁有良好的投資環境,優惠的經濟政策,公路、鐵路、空運優越的交通條件,已有許多的國內外客商前來投資辦廠。
平谷境域東西長35.5公里,南北寬30.5公里。地處燕山南麓與華北平原北端的相交地帶,因其東、南、北三面環山,中間為平原谷地,故得名平谷。境域群山聳翠,萬里長城環繞北部山間;泃、洳二河映帶左右,縈回境內。
平谷地貌由北部、東部、南部山地和中部、西南部平原兩大地貌單元組成,山區、半山區占七分之四,平原占七分之三。地勢由東北向西南傾斜,中間平緩,呈傾斜簸箕狀。
中低山區占北京市山地面積的4.5%,是林果的發展基地。崗臺階地分布于山前,呈環帶狀由西樊各莊向東,經樂政務、王辛莊、山東莊、南獨樂河、韓莊等鄉鎮北部轉向南至東高村鎮大旺務村止,面積131.13平方公里,大部分地區已成平坦的塊狀階地,為果園分布帶。平原分布于中部、西南部,面積344.94平方公里,為洪水沖積平原,地勢平坦,海拔20~100米,馬坊鎮小屯村北雙泉地段海拔11.2米,為全縣*點。平原地區水源充沛,土壤肥沃,為主要糧菜區。境域的土壤主要是棕壤、褐土、潮土、水稻土4個土類。在縣城東、北、南部的中低山和丘陵地帶為山地棕壤褐土區。在山前崗臺階地和溝谷上,為山前褐 土區。在中、西部和西南部的、洳二河的沖積平原為潮土區,間有小片水稻土。
平谷東北部的四座樓山周圍為中心區,有17座山峰超過千米,其中柳樹灣山的主峰東紙壺達1234米,為*峰,是與興隆縣的界山。
巖石由元古界火山巖、石英砂巖組成。該山區特點是縣崖聳露,溝深壁陡,溪谷狹長,草木繁茂。分布在鎮羅營鄉北部、熊兒寨鄉東部與黃松峪鄉北部。面積15.07平方公里,呈壟崗狀或渾圓狀。海拔150~800米的低山區456.19平方公里,呈“M”型分布于北、東、南部,以片麻巖、硅質白云巖、碎硝巖、碳酸鹽巖類構成的單面山、饅頭山為主。
平谷是獨立的山間盆地水文地質單元區。山區以基巖裂隙水為主,受降水入滲補給;平原區以第四系孔隙水為主,主要受降水入滲,河流漏滲,山區側向及灌水回滲等 因素補給。
境內有河流20余條,屬海河流域薊運河水系,自東、北流向西南。每年3~5月為枯水期,8~10月為豐水期。泃河是境內*河流,發源于興隆縣青灰嶺南麓,南流薊縣北部黃崖關,經羅莊子急轉向西,在泥河村附近入平谷縣境。倚山西 流,沿途匯入三泉水、將軍關、黑水灣、黃松峪、豹子峪等 季節性河流。至南獨樂河村附近潛入地下,在西瀝津村附近復出。此段有北寨、魚子山季節性河納入。流經平谷故城東門外,迂回折向西南,依次納入龍家務、楊各莊的泉水、逆流河、拉鞭子溝水,在前芮營附近納入洳河,英城村南納入金雞河,折向南流,于馬坊鎮東南入三河市。
在薊縣九王莊附近與州河匯合后流入薊運河。總長180公里,境內長66公里。洳河系泃河支流,發源于密云縣東邵渠鄉的銀冶嶺。由北往南流經太保莊南入平谷縣境。經劉家店、峪口、樂政務、王辛莊、大興莊、平谷鎮于前芮營村南匯入泃河。總長40.7公里,境內長22.7公里。金雞河系泃河支流,史稱五百溝水,發源于順義縣唐指山南麓,由西北流向東南,于英城鄉河奎村西北入境,于英城大橋北匯入泃河,總長27公里,境內長5公里。境內多泉,日流量在20立方米以上的山泉就有33處,多出露在片麻巖、灰巖、砂巖、砂礫巖中。流量*為靠山集鄉的東溝老泉,流量為102.96升/秒。南山村泉日流量67.6立方米,是清澈、優質的天然礦泉水。
平谷屬暖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區。冬夏長,春秋短。春季干旱多風,夏季炎熱多雨,秋季涼爽濕潤,冬季寒冷干燥。冬季盛行西北風,夏季盛行西南風。東北部山區有地區性小氣候。
歷史沿革/平谷區
平谷歷史悠久,源遠流長。早在10萬年前的舊石器時代,在平谷這塊土地上,便有人類繁衍生息。馬家墳、海子、洙水等10余處舊石器時代文化遺址出土的石器,如雙刃刮削器、單刃刮削器、雙臺面石核等30 多件,充分說明平谷地區已經進入舊石器時代 晚期。上宅、北埝頭出土的大量石器、陶器、房屋基址,說明 在7000年前,平谷的先民已從事農業生產過著定居生活,泃河流域的一種獨具特色考古學文化已經形成,被命名為“上宅文化”。
夏商時期平谷屬古燕國。劉家河商代墓葬出土的16件成套青銅禮器與金耳環等金器,表明平谷的先民不僅掌握了制造銅器的技術,也掌握了制造金器的技術。而鐵刃銅鋮的發現(全國僅發現3件),更證明人們對鐵的性質有了初步的認識。周滅商,周武王封召公奭 于燕,建立了燕國。平谷屬燕地。周顯王十四年(前354年),“齊師及燕戰于泃水,齊師遁”(《竹書記年》)。
西漢時,漢高祖十二年(前195年)始建平谷縣,屬漁陽郡,縣沿在今山東莊鎮大、小北關村南。后元二年(前87年),漢武帝死,遺詔封大司馬、大將軍霍光為博陸侯,今北城子村東古城遺址即為霍光封地博陸城。西漢中期,縣內設鹽官。末期,古北口外的滑鹽縣遷治于博陸城(東漢明帝時改名鹽田縣,后廢入平谷縣)。西漢末年,王莽奪取帝位,階級矛盾激化,農民起義蜂起。北方為農民起義活動地區。更始二十三年(25年),劉秀遣吳漢等10余名將軍率軍追擊尤來、大槍、五幡諸起義軍于潞縣(今通州)東,又追至平谷決戰,有1.3萬義軍被斬首。義軍殘部向東退卻,后入遼西、遼東后潰散。劉秀軍獲勝還軍薊城(今 北京),遂定河北,劉秀稱帝,國號漢,是為東漢光武帝。
平谷仍之,縣治遷于今平谷城處。西晉初省平谷縣,地屬燕國潞縣。后趙,復置平谷縣,縣城遷至今通州北小營村,隸屬漁陽郡。北魏時省平谷入潞縣。要陽縣由北內遷,城址在今鎮羅營鄉上鎮村。東魏省。隋時平谷地區屬無終縣。唐武德元年(618年),設平谷為大王鎮,屬檀州密云縣。后唐清泰二年(935年),石敬瑭割幽、燕16州于契丹,大王鎮屬契丹。金天會三年(1125年),金兵破檀州、薊州至三河,又破宋軍于白河,大王鎮屬金。金大定二十七年(1187年)升大王鎮為平峪(同谷)縣,平谷縣建置恢復,隸屬薊州漁陽郡。金明昌四年(1193年)重修雙泉院,金章宗攜王妃、公主秋狝 ,駐于院內。翌年,又于雙泉院避暑。貞 佑 元年(1213年),元兵入古北口,下檀州、順州、薊州,平谷縣歸元朝。
至元二十四年(1287年),長春真人邱處機來縣內南獨樂河村元寶觀(延祥觀),觀有枯柏,捫之復榮。南塘老人張天度作《復生柏》詩,并刻石立碑。至正18年(1358年),農民起義軍紅巾軍東路首領毛貴揮師北伐,進入河北,攻克薊州、三河、平谷,威逼大都。明初洪武年間,修筑鎮 羅營、北水峪、南水峪、熊兒寨、魚子山長城。永樂年間,繼續修筑峨嵋山、黃松峪、黑水灣、彰作、將軍石關長城。期間,平谷先屬北平府薊州,后改屬順天府薊 州。建文元年(1399年),燕王朱棣發動“靖難之役”,取道通州、平谷、密云等地。永樂二年(1404年),營州中屯衛自塞北遷入平谷縣內博陸城。永樂年間,三寶太監鄭和下西洋,平谷出夫60名。期間,縣內遷來大批山西、山東移民。隆慶五年(1571年),知縣劉愛疏通6渠入河。
萬歷十三年
(1585年),尚寶少卿徐貞明奉旨督墾京畿水田,自水峪寺、龍家務始,墾稻田若干畝。崇禎元年(1628年),后金兵圍薊州,下三河,過平谷,臨順義縣城。崇禎十一年(1638年),清兵從密云墻子嶺入關,后連克古北口、將軍石關,攻克平谷城。清初仍明舊制。順治元年至康熙六年(1644至1667年),清八旗軍士大規模圈占土地,先后兩次在平谷圈占平地12萬余畝。為反對圈地,順治六年(1649年)七月,以城西閻家莊、馬圈莊為中心,爆發白蓮教起義,圍攻平谷縣城,被知縣牟云龍鎮壓,兩村夷為平地,起義失敗。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設順天府四路同知后,平谷縣屬北路廳管轄。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建丫髻山萬壽道場,為康熙60大壽祝禧。康熙曾兩 次游丫髻山,并為撰文立碑。乾隆、道光都 曾游丫髻 山。乾隆八年(1743年),由薊州屬縣改為直屬順天府。光緒初年,天主教傳入平谷。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爆發義和團運動,團民火燒張各莊教堂,攻占平谷縣城,搗毀縣衙,砸開監獄。后被清政府鎮壓。
辛亥革命后,民國三年(1914年),順天府改京兆特別區,平谷為京兆屬縣之一。民國十七年(1928年)廢京兆,縣改隸河北省薊州道。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9月,在河北省建薊密行政督察專員區,平谷屬之。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11月,殷汝耕成立偽“冀東防共自治政府”,轄22縣,平谷為其一。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隸偽“河北省冀東道”,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又改屬“燕京道”。
抗日戰爭時期,八路軍第四縱隊挺進冀東,1938年6月在鎮羅營建密(云)平(谷)薊(縣)聯合政府,7月攻克平谷縣城,建平谷縣抗日民主政府。當年撤走。1940年以后,是以魚子山、盤山為中心的抗日根據地創建和發展時期。4月在盤山建薊(縣)平(谷)密(云)聯合縣,7月在魚子山建西北辦事處,轄平谷全境和密云、興隆一部分。依形勢的發展變化,于1940年11月、1942年11月、1943年7月,先后以平谷為中心建立了3個聯合縣,即:平(谷)密(云)興(隆)、平(谷)三(河)密(云),屬第13專屬;平(谷)三(河)薊(縣),先屬冀熱遼行署第1專署,1945年1月后屬冀熱遼行署第14專署。1945年9月13日,在抗日軍民圍攻下,平谷縣城解放,平三薊聯合縣遷入平谷縣城。在八年抗戰中,平谷縣為國犧牲的烈士555人,有1287名群眾慘遭殺害,萬余間房屋被燒毀,1121萬斤糧食被搶走。1946年3月撤銷聯合縣建置,恢復單一縣建置,屬冀東行署第14專署。 1949年8月,屬河北省通州專署。期間,從1946年9月16日至1947年6月16日,國民黨軍隊僅占領平谷縣城及其周圍44個村莊9個月。
1958年3月,通縣專區撤銷,平谷縣改屬河北省唐山專署。同年10月,劃入北京市。
平谷縣自漢高祖十二年設縣以來,歷經2000余載,期間,縣有撤并,境域多變,然縣名一直延續至今。正如民國23年《平谷縣志》撰寫者王兆元所說:“自古建 置都邑,必因山河之形勢。平谷南、東、北三面環山,層巒迭嶂,資為屏藩。水洳河映帶左右,縈回境內,匯于西南,洵天然之疆界。設置縣治,遠在漢初,迨隋唐以迄有明,雖屢裁省旋仍置縣,其終不得而易者,形勢使然也。”有人曾戲言:“平谷縣的縣名就是文物。“
濱河街道 轄13個社區(金谷東園社區、平糧社區、向陽社區、金谷園社區、承平園社區、
北小區社區、
建西社區、南小區社區、濱河社區、
金海社區、
建南社區、
府前社區、
林蔭家園社區)。
興谷街道 轄8個社區(樂
園東社區、興谷園社區、光明社區、
新星社區、金鄉東社區、金鄉西社區、園丁社區、樂
園西社區);3個村委會(
杜辛莊村、
中羅莊村、
上紙寨村)。
漁陽地區 轄3個社區(海關西園社區、勝利社區、太和園社區);14個村委會(
建蘭居委會西寺渠村、
東寺渠村、
園田隊村、勝利街村、
平安街村、和平街村、太平街村、岳各莊村、趙各莊村、
北臺頭村、
西鹿角村、下紙寨村、
東鹿角村)。
峪口地區 轄20個
村委會(峪口村、西營村、
東樊各莊村、西樊各莊村、
三白山村、胡家營村、興隆莊村、中橋村、
蔡坨村、南營村、
坨頭寺村、
胡辛莊村、
梨各莊村、
北楊家橋村、
南楊家橋村、橋頭村、廠門口村、
云峰寺村、大官莊村、小官莊村)。
馬坊地區 轄22個村委會(東店村、三條街村、
二條街村、西大街村、蔣里莊村、塔寺村、石佛寺村、
李蔡街村、
早立莊村、河北村、小屯村、英城村、
果各莊村、洼里村、梨羊村、
打鐵莊村、太平莊村、
新建隊村、
東撞村、
杈子莊村、
北石渠村、河奎村)。
金海湖地區 轄28個村委會(韓莊村、胡莊村、土門村、馬屯村、
祖務村、
耿井村、
晏莊村、上宅村、
滑子村、
洙水村、水峪村、向陽村、海子村、
靠山集村、郭家屯村、
東上營村、
茅山后村、小東溝村、
彰作村、
紅石門村、中心村、將軍關村、
黑水灣村、黃草洼村、
紅石坎村、
上堡子村、
羅漢石村、東馬各莊村)。
東高村鎮 轄22個村委會(東高村、西高村、南
埝頭村、大旺務村、
大莊戶村、
趙家務村、趙莊戶村、
克頭村、
前臺頭村、
南張岱村、
北張岱村、張岱辛撞村、
青楊屯村、崔家莊村、侯家莊村、
門樓莊村、
鮑家莊村、高家莊村、曹家莊村、
普賢屯村、南宅村、
南宅莊戶村)。
山東莊鎮 轄12個村委會(
橋頭營村、西瀝津村、
大坎村、
東洼村、
北寺村、李辛莊村、北屯村、大北關村、小北關村、
山東莊村、
魚子山村、
桃棚村)。
南獨樂河鎮 轄13個村委會(南獨樂河村、
北獨樂河村、劉家河村、
峨嵋山村、北寨村、
公爺墳村、
峰臺村、張辛莊村、
望馬臺村、
甘營村、南山村、新農村、新立村)。
大華山鎮 轄20個村委會(
前北宮村、
后北宮村、勝利村、
陳莊子村、
蘇子峪村、山門溝村、
麻子峪村、掛甲峪村、大華山村、
磚瓦窯村、
泉水峪村、西峪村、 西長峪村、西牛峪村、瓦官頭村、梯子峪村、
李家峪村、
東辛撞村、
大峪子村、小峪子村)。
夏各莊鎮 轄15個村委會(張各莊村、楊各莊村、馬各莊村、龍家務村、
賢王莊村、王
都莊村、
陳太務村、
紀太務村、魏太務村、
南太務村、夏各莊村、
安固村、
稻地村、
楊莊戶村、
大嶺后村)。
馬昌營鎮 轄17個村委會(
圪塔頭村、
王官屯村、毛官營村、王各莊村、馬
昌營村、魏辛莊村、
東陳各莊村、
西陳各莊村、
東雙營村、
西雙營村、
南定福莊村、
北定福莊村、
薄各莊村、天井村、前芮營村、
后芮營村、
西海子村)。
王辛莊鎮 轄23個村委會(
太后村、
北上營村、中胡家務村、
熊耳營村、東古村、西古村、太平莊村、
大辛寨村、
小辛寨村、賈各莊村、
齊各莊村、王辛莊村、
后羅莊村、
許家務村、
蓮花潭村、
放光莊村、
楊家會村、
井兒峪村、北辛莊村、翟各莊村、
西杏園村、東杏園村、
樂政務村)。
大興莊鎮 轄18個村委會(大興莊村、魯各莊村、白各莊村、北城子村、
東柏店村、
北埝頭村、唐莊子村、
西柏店村、周莊子村、
韓屯村、
吉臥村、良莊子村、
三福莊村、
陳良屯村、
西石橋村、
東石橋村、
管家莊村、周村)。
劉家店鎮 轄14個村委會(
鳳落灘村、北店村、
北吉山村、
前吉山村、松棚村、
劉家店村、
孔城峪村、萬家莊村、
胡家店村、
寅洞村、辛莊子村、
江米洞村、行宮村、
東山下村)。
鎮羅營鎮 轄20個村委會(上鎮村、
大廟峪村、
季家溝村、
北四道嶺村、
東四道嶺村、下營村、上營村、桃園村、
見子莊村、
東牛角峪村、五里廟村、
西寺峪村、東
寺峪村、
核桃洼村、關上村、北水峪村、
清水湖村、
楊家臺村、張家臺村、
玻璃臺村)。
黃松峪鄉 轄7個村委會(
黃松峪村、
黑豆峪村、
白云寺村、
大東溝村、梨樹溝村、
塔洼村、
刁窩村)。
熊兒寨鄉 轄8個村委會(
熊兒寨村、
北土門村、南岔村、
魏家灣村、東溝村、
東長峪村、花峪村、老泉口村)
[2] 位置:位于北京市東北部,屬北京市轄區,西南距城區( 東直門 )70公里,南與河北省三河市為鄰,北與本市密云縣接壤,西與本市順義區接界,東南分別與天津市薊縣、河北省興隆縣毗連
氣候:屬于暖溫帶半濕潤季風氣候。1月平均氣溫為—5.5攝氏度;7月平均氣溫為21.6攝氏度;年平均氣溫11.5攝氏度。年降水量為650毫米左右。
面積:1075平方公里
人口:40萬
行政區劃:轄15鎮、2鄉、1個辦事處,275個行政村
景觀: 平谷金海湖旅游區平谷京東大峽谷旅游區平谷京東大溶洞旅游區平谷湖洞水風景區平谷飛龍谷風景區平谷京東石林峽風景區平谷老象峰風景區平谷丫髻山風景區京東淘金谷風景區(歡樂農家)上宅文化陳列館
地區風景/平谷區
平谷區歷史悠久,境內有多處的古人類
文化遺址、歷史古跡,并有許多新開發的旅游景點,全區以"綠都平谷、旅游明珠"為主題,以"四色旅游"為載體,以
春節、"五一"、"十一"旅游
黃金周為重點,組織開展旅游活動。每年都成功地舉辦"
銀冬游冰節"、"
國際桃花煙花節"和"
金秋觀光采摘節"三大旅游活動。農業觀光、休閑旅游成為新亮點,涌現出刁窩、海子等十幾個民俗旅游接待村。金海湖、大峽谷、大溶洞已被批準為市級風景名勝區。2002年9月,平谷金海湖濕地自然保護區和四座樓自然保護區通過評審驗收。
旅游資源/平谷區
平谷有諸多的名優特產。如今平谷的
仙桃、井兒峪蓋
柿,北楊橋
無籽西瓜,蘇兒峪
小棗,北寨
紅杏,南山
烤煙,金海奇石、軒轅奇石、桃木系列旅游紀念品、皇宮烤雞、
三黃雞、華邦果汁、旺旺食品、怡美牛奶、維他露飲料、
老才臣醬菜、千喜鶴肉品、北京宴白酒、雪花啤酒、
梨棗、
冬棗、紅杏、
薄皮核桃、
香椿、
油栗、
板栗、
李子、
葡萄、
紅提、
特菜、
梨、
紅果、
山楂、
藍孔雀、寵物狗,一直享譽京東。北楊橋無籽西瓜還成為
中南海特供產品。
地理
平谷區地勢東北高,西南低。東南北三面環山,山前呈環帶狀淺山丘陵。中部、南部為沖擊、洪積平原。山區半山區約占總面積的三分之二,有17座海拔千米以上的山峰。全國15大名山之一的盤山,矗立東南縣境。明代長城沿北部山區蜿蜒經過。氣候屬暖溫帶半濕潤大陸性季風型,四季分明,日照充足。春季干旱多風,夏季高溫多雨,秋季涼爽濕潤,冬季寒冷干燥。年平均氣溫11.5℃。境內有錯、洳兩河,水庫3座,其中海子水庫庫容1.21億立方米,灌溉面積7.4萬畝。平谷素有“寶山神水”之稱。寶山之中,蘊藏著黃金、白銀、銅、錳、大理石、花崗石、石英巖、泥炭等20多種。黃金產量占北京市90%以上。大理石、花崗石是北京市的富礦區之一。鎮羅營的花崗石質量在全國排第5位,色澤好,稱為“平谷紅”。野生動物有100多種,野生植物500多種,其中藥用植物有蒼術、知母、柴胡、遠志等60多種。平谷神水名不虛傳,在已開發的3處礦泉水中,偏硅含量均在44克以上,有2處礦泉水含有珍稀元素鍶,是防治高血壓的精品,已被83條國際航線選用。
農業
平谷縣農業資源豐富,無污染,生產條件優越,是北京市重要的農副產品基地。主要農作物有小麥、玉米、谷子及豆類。80年代初,調整農業內部結構,使農業有了全面發展。1986年后,積極推行適度規模經營,鞏固并壯大了農村集體經濟。所產的“北京核桃”占北京市場五分之一,遠銷10多個國家和地區。平谷形成了以桃、梨、蘋果、柿子四大果樹為主的果品生產格局。無污染的蔬菜產量名列北京市前茅。鮮蛋上市產量居北京市首位。
平谷大桃
參見詞條平谷大桃
商業
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和企業轉換經營機制的建立與完善,平谷縣初步形成了布局比較合理、門類比較齊全、有一定技術基礎的工業體系,形成服裝、毛織、機加工、建材、化工、食品、醫藥等10多個骨干行業,產品種類達400多種。主要產品有男女各式大衣、西服、風雨衣、鞋帽、襯衫等。有14家企業獲得國際羊毛憶純羊毛標志。食品飲料行業主要產品有果脯、罐頭、啤酒、礦泉水等。其中“京穎”牌含鋅山楂片和“友誼”牌黃桃脯1988年獲全國食品博覽會“銀獎”。機械加工行業主要生產加工電機、軸承、汽車配件、水暖鑄件、消防器材、節能鍋爐等產品。其中絕緣漆管獲北京市優質產品證書,熱管鍋爐1988年獲全國星火計劃科技獎和國家科委科學技術進步獎,長城化工設備廠生產的高壓氣罐作為我國南極考察站的專項產品被運往南極,化工產品堿性嫩黃染料榮獲北京市星火科技一等獎。
平谷區外向型經濟突飛猛進。主要出口產品有服裝、鞋帽、毛針織、工藝品、醫藥保健用品等。出口產品銷往世界30多個國家和地區。
平谷區商業繁榮,貿易活躍。全區有國營、集體、個體商業網點,形成批發、零售、生產、加工系列化經營體系。縣城較大的網點有百貨大樓、商業大廈、府前商場和銀座購物中心、蔬菜批發市場和仿古農貿市場。
旅游業
平谷縣旅游業方興未艾。獨特的自然風光,保存完好的古建筑,投入巨資興建的大批人文景觀,使平谷之塊自古以來的旅游勝地,煥發了更加誘人的光彩。素有“小北戴河”之稱的金海湖,湖水波光粼粼,龍舟激浪,湖邊盤山巍峨,聳入云霄。與古風猶存的黃崖關長城,清幽典雅的避暑山莊,規模宏大的清東陵形成一個大型綜合文化風景旅游區。新開發的“小桂林”——湖洞水,幽深險峻的京東大峽谷,京東道教圣地丫髻山等風采迷人,迎來大批旅。
交通
平谷區交通運輸、郵政電信不斷發展。縣內有市級公路4條,其中順(義)平(谷)路直通北京市區,由北京東直門直達縣城的“918”路公共汽車,每天往返96 車次。1977年修建的*條鐵路,由三河市李旗莊至平谷縣馬坊村。1986年修建的大同——秦皇島電氣化鐵路穿過縣境并設有客貨兩用的“平谷站”。
開發區
平谷區開發區日益興旺。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和經濟發展需要,平谷建成了多種開發區。主要有濱河工業開發區、興谷經濟開發區、農業開發區、旅游開發區房地產開發區及平谷商城。濱河工業開發區,占地4370畝,位于平谷縣城西南側,開發條件優越,全區實現了“六通一平”(通路、通水、通電、通訊、通熱、通話和土地平整)。按照國家產業政策和平谷縣產業
規劃發展方向,重點發展無污染、附加值高的
機械、
電子、輕工、
累紡、食品、建材、工藝品及相關的高科技項目。興谷經濟開發區占地5740畝,位于縣城北側,地勢平坦,四周開闊,水、電、路條件優越,作為濱河開發區的姊妹區,統一為投資者提供水、電、路、熱、排(污)及商、飲、食、宿配套服務,并為投資者提供了優惠政策。平谷商城是一個以商業為主,集商貿、飲食、服務、文化、旅游于一體的綜合開發區,全區規劃面積1331畝,位于縣城北側。商城的建設,將完全參照法國巴黎的建筑風格,使之成為巴黎的縮影。
其他/平谷區
平谷區經濟建設飛速發展,精神文明碩果累累。平谷境內挖掘的“上宅文化”遺址,填補了北京新石器早期文化空白。1994年榮獲農村教育綜合改革先進縣稱號。新建的縣醫院和中醫院,有先進的醫療設備,有多年醫療經驗的專家、教授,有熱情周到的服務,為人民提供了方便的醫療保健。平谷縣教育、衛生、文化、體育、廣播、電視和
計劃生育等方面均有長足的發展。全縣社會秩序穩定,人民勤勞奮進。在“五中”全會精神鼓舞下,平谷縣委、縣政府將實施新的經濟戰略,進一步加大改革力度,加快改革開放步伐,盡快把平谷建設成現代化
城市。勤勞的平谷人民在這富饒的土地上,將創建更加輝煌的業績,建設更加美麗家園。
[3]